一问 儿童青少年近视有哪些危害?
近视按程度可分为低度(-3.0D以下)、中度(-3.0D-6.0D)和高度(-6.0D以上)三类。低度、中度近视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及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高度近视则易引起儿童青少年眼底的退行性改变,如近视性黄斑病变、视网膜变性和视网膜脱离等。
除此之外,近视甚至还会对国防建设产生严重的影响。当下,儿童青少年的高近视率给对视力要求较高的军事、航天和精密制造等行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多项研究证实,高度近视存在一定的遗传倾向,将对出生人口质量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近视主要是遗传性的及因为组的先天性原因造成的结果。尤其双胞胎研究提示遗传因素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遗传是近视的重要诱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视的发生。然而基因不能完全解释世界范围内仅是比列急剧上升的原因。比如同样是双胞胎,就有其中一个近视,另一个人不近视或者近视成度要低一些。
低度、中度近视又称作单纯性近视,一般由后天的不良用眼习惯导致,戴眼镜可使视力被矫正至正常,这类近视的遗传风险很小;高度近视又称作进行性近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前后轴不断加长,并伴有眼底视网膜的退行性变化,戴眼镜也难以使视力被矫正至正常,还可能引起严重影响视力的并发症,这类近视的遗传风险相对较大。
遗传因素在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有研究发现:父母双方均近视时,子女近视的发生率较高。此外,近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父母双方均不近视时,如果孩子后天的用眼负荷过重,依然有可能近视。
三问 近视有哪些并发症?
近视虽不是一种疾病,但会引起很多眼部并发症,且多数并发症可致盲。常见的近视并发症有以下6种。
1.视网膜脱离
近视可引起视网膜周边部变性、变薄,加之玻璃体液化、活动度增加,牵拉视网膜发生脱离,这是近视最常见的并发症。
2.玻璃体液化变性
近视后,眼轴增长,但玻璃体却保持原有的大小,这导致玻璃体不能填充眼内的全部空间,出现液化、浑浊,引起眼前黑影。
3.豹纹状眼底
后极部巩膜扩张,引起脉络膜毛细血管伸长,从而影响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营养,导致其色素脱失,使脉络膜血管暴露呈豹纹状。
4.青光眼
青光眼的主要特征是眼球内压力升高并对视神经造成损害。一旦眼内有炎症等变化或点用激素类眼药水时,眼睛耐受性差,眼压易升高,视神经易受损。
5.斜视、弱视
斜视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的眼外肌疾病;弱视指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下降。
6.黄斑出血或黄斑变性
视网膜新生血管易破裂出血形成黄斑出血,多次出血后局部出现瘢痕,形成黄斑变性,导致**性损害视力。
研究表明,高糖、高蛋白及缺乏某些微量元素与近视的形成有关。另有研究发现,体内维生素D水平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说明维生素D可能在近视的形成中发挥直接的作用。目前认为,近视的形成可能与机体缺钙和铬等元素有关,这些元素对维持眼压和眼球壁硬度有一定的作用。
要想保护视力,平时应多吃动物肝脏、蛋黄和胡萝卜等补充维生素A;多吃蘑菇和红薯等补充维生素B₂;多吃水果、蔬菜和粗粮等补充保护眼睛所必需的其他维生素。当然,除了多吃对眼睛有益的食物外,还要少吃或不吃对眼睛有害的东西,尤其不能抽烟和喝酒;还要少吃一些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蒜、葱、辣椒和胡椒等。
五问 保护视力的有效运动方式有哪些?
参加体育锻炼是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的有效方式之一,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增强体质,还能促进眼球的血液供应和代谢,为其提供更多的营养和氧气,加快营养物质的吸收,改善眼球的营养状况,增强视觉功能。因此,对于视力正常的个体,有效的体育锻炼能预防近视的发生,对于已经近视的个体,有效的体育锻炼能延缓近视度数增加的进程。
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和武术等运动项目可以让眼球不停地上下运动及进行远近的调节,使控制眼球的肌肉得到充分的活动,缓解眼部肌肉疲劳,增强屈光系统的调节能力。
而在所有的运动中,户外运动对近视防控方面的效果更理想,建议青少年经常参与打球、跑步和郊游等活动。户外明媚的阳光和绿色的草地有助于加速眼球、眼部肌肉和视神经的营养物质及氧气供应;还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对视力有一定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