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事关亿万家庭和谐幸福,事关国家民族发展大计。当前,儿童青少年近视呈高发、低龄化趋势,近视不仅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危及身心健康,甚至还会影响国民素质,是关系国家、民族未来的重大健康问题。
一年来,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大力推动疫情防控“乙类乙管”转段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体育锻炼是增强少年儿童体质最有效的手段。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不是要吃得胖胖的,而是要长得壮壮的,练得棒棒的。体育锻炼要从小抓起,体育锻炼多一些,‘小胖墩’‘小眼镜’就少一些。”2023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的殷切话语,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供了方向性指引。
为了给儿童青少年提供近视防控保障,教育部夯实顶层设计,持续发力——
教育部高度重视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一年来,召开工作会议、印发文件、完善综合防控体制机制基础,持续为打好“国之关切、民之所盼”的光明保卫战、持久战蓄力。
▶印发近视防控重点工作计划,切实增强合力,明确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
▶召开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推进会议暨联席会议机制第四次会议,压实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学校工作责任。
▶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举办沿黄河9省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论坛,召开长江经济带11省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现场推进会议……
一次次部署,筑牢近视防控工作根基。用好考核评价“指挥棒”,才能更好地奏响近视防控“奋进曲”。一年来,教育部等五部门在认真总结前期评议考核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近视防控新要求、新形势,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近视防控评议考核项目、要点、量化分值等内容,形成新的评议考核方案,开展近视防控评议考核。
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部门齐携手,共同下好近视防控工作“一盘棋”。
教育部指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深入落实“双减”政策,持续减轻学生过重校外培训负担,部署开展“监管护苗”专项行动,全国共出动检查人员22.8万人次,查处1万余起违规培训行为。国家疾控局联合教育部对各地有关机构的采光和照明以“双随机”方式进行抽检、记录并公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2023年医疗领域国家随机监督抽查计划,严厉打击眼科医疗服务违法违规行为,从严查处学校、医院周边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产品虚假违法户外广告,加大虚假广告查处力度,加强对电商平台、网站、APP、公众号的监管,净化线上商业营销宣传环境。
从制度设计到思路举措,从评议考核到部门协同,有关部门不断推进相关工作,持续筑牢近视防控防线。
让近视率下降,得首先查清近视“家底”。
“我在一年级时看东西有些模糊,听了学校的保护视力讲座后,知道这是由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以后,我要好好保护我的眼睛。”近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百官小学邀请眼科专家进校开设“珍爱眼睛 保护视力”近视防控科普讲座,学生们听完讲座后纷纷表示要自觉爱眼护眼,科学用眼的意识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