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梵高的星空遇见视雪症——解码异常视觉体验

2025-03-08

视雪症常见于糖尿病和甲亢人群,特别是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同时在不少无糖尿病及甲状腺疾病的青年人中也有出现。

一、什么是视雪症

是一种视觉感知异常的状况,患者会感到视野中布满了像雪花或电视静态画面一样的细小光点或线条,这些光点或线条会持续不断地在视野中闪烁和飘动。这种视觉现象可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影响视觉舒适度和清晰度

二、症状

1.视雪现象

典型的视觉表现,即持续性全视野雪花样闪烁光点,大多为黑白,但也可表现为多色或红-紫色的杂乱光点。

2.持续后像

持续后像指刺激消失后,图像仍持续存在,是一种对物体的异常持续感知。它可表现为静止场景下保留图像,或凝视高对比度或动态对象时,图像尾部出现互补色拖尾影。

3.增强的内视现象

如极度的双眼飞蚊症,或在特定刺激下看到内嵌的图像。

4.畏光

对光敏感,畏光症状可能加剧视觉不适。

5.夜视受损

夜间或低光环境下的视觉能力下降。

此外,视雪症还可能与非视觉症状相关,如偏头痛、耳鸣、焦虑或抑郁等。

e47ddbafcad18f83e8e49a857f1788f1-sz_394699.jpg

三、表现

视雪症的主要表现就是患者持续看到像电视雪花、静态干扰或微小闪烁点的视觉现象,就像透过一层满是雪花的玻璃看世界。这些小点通常是白色、黑色或彩色的,会在视野中不停闪烁、移动,还可能伴有其他视觉症状,如对光线极度敏感,在正常光线下就觉得刺眼不适;看东西时物体边缘出现光晕,像给物体加了模糊的“特效”;眼睛余光中感觉有奇怪的影子晃来晃去。这些症状不仅影响视觉体验,还会干扰日常生活,比如阅读时文字被闪烁的小点干扰难以看清,开车时眼前的雪花增加了判断路况的难度,甚至连简单的走路都可能因视觉混乱而变得小心翼翼。

四、病因

视雪症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医学界仍在进行深入研究。已知的可能涉及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因素、神经递质异常、药物副作用(如迷幻药、抗生素、抗忧郁药等)、视神经萎缩以及眼部疲劳等。这些因素可能单独或共同作用,导致视觉系统出现异常。

五、治疗

到目前为止,视雪症还没有特效的治愈方法。

不过,医生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一些缓解症状的措施。对于因偏头痛引发视雪症的患者,通过药物控制偏头痛发作频率和程度,有望减轻视雪症状。比如使用曲坦对于因脑部创伤导致视雪症的患者,康复治疗可能会有帮助,通过物理治疗、视觉训练等方法,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一些患者在长期康复训练后,视觉症状有了不同程度的减轻。

六、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视雪症患者也可以通过一些小技巧来缓解不适。比如尽量避免强光刺激,出门戴上太阳镜,室内选择柔和的灯光;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用眼过度,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后要适当休息,让眼睛得到放松。

视雪症虽然不像一些严重疾病那样危及生命,但它给患者带来的困扰不容小觑。由于这种病症相对小众,很多人甚至医生对它的认识都不够深入,导致患者常常求医无门,心理压力也很大。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视雪症,关注这个群体的困境。如果有类似症状,不要忽视,及时就医,也许早期干预能让生活少一些“雪花”干扰,多一些清晰与美好。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2、部分段落、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侵犯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