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科普丨孩子近视了,家长接下来该做什么?

2025-07-16

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面临近视问题,当听到老师反馈孩子上课眯眼看不清时,许多家长的心都会猛地一沉。孩子真的近视了?慌乱中,自责、焦虑、茫然像潮水般涌来。但请先稳住自己

近视只是现代生活下需要科学管理的常见生理状态。科学行动才是关键。请放下自责,接下来,我们一起走好这关键的几步。


一、确认诊断,找准方向——去专业机构,做全面检查


1.去哪里

专业眼科机构(三甲医院眼科、大型眼科医院或有资质的专业视光中心)。避免仅凭视力表结果就去普通眼镜店配镜。

2.查什么

1视力检查:裸眼视力与戴镜矫正视力。

2电脑验光与综合验光:初步了解屈光状态(近视度数、散光度数、轴位)。

3眼轴长度测量:(极其重要)监测眼球前后径的增长速度,是判断近视进展的关键指标。

4角膜曲率检查:了解角膜弯曲度,对选择OK镜等方案至关重要。

5眼压检查:基础筛查。

6眼位及视功能检查:评估眼球运动协调性、调节能力(看近聚焦能力)、集合能力(双眼向内看的能力),排除斜视、弱视风险。

7散瞳验光(睫状肌麻痹验光):尤其对于首次确诊、年龄小、或怀疑有调节痉挛(假性近视)的孩子,医生常会建议进行。这是获得孩子真实近视度数、排除假性近视的“金标准”。


二、解读报告——抓住关键信息,理解近视状况

1.球镜度数(S)

“-”号后面跟着的数字,如“-1.50”,表示近视150度。

2.柱镜度数(C)和轴位(A)

如有散光,显示散光度数和方向。

3.眼轴长度(AL)

正常成人约24mm。儿童眼轴会随生长发育自然增长,但增长过快是近视进展的核心标志。医生会对比孩子年龄的标准范围及自身增长速度来判断风险。

4.角膜曲率(K值)

反映角膜的弯曲程度,影响OK镜的适配。

5.视功能报告

关注调节灵活度、集合范围等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异常可能提示孩子阅读易疲劳,甚至加速近视发展。

关键问题问医生:

“孩子的近视是假性的还是真性的?”(散瞳后度数可确认)

“眼轴长度是多少?与同龄孩子相比如何?增长趋势怎样?”

“孩子的视功能有没有问题?”


三、制定干预方案——适合的才是**的

确诊真性近视后,控制度数增长是核心目标。而干预方案没有“**”,只有“最合适”!医生会综合孩子的年龄、近视度数、进展速度、眼轴数据、角膜条件、视功能、生活学习习惯、家庭护理能力及经济条件,给出个性化建议。


四、破除常见误区——科学认知是防控基石

1.戴眼镜会让度数越戴越深

近视加深是眼球本身(主要是眼轴)过度增长所致,与戴镜无关。不及时、不足矫戴镜,导致视物模糊,反而可能刺激眼轴更快增长。

2.护眼灯能治近视

护眼灯提供的是舒适照明,无法阻止或逆转近视发展。近视是眼轴变长,光线再好也无法缩短眼轴。

3.近视没关系,等成年做激光手术就行了

手术只是矫正视力,并非治愈近视。高度近视(>600度)带来的眼底病变风险(如视网膜裂孔、脱离、黄斑病变、青光眼等)并不会因手术而消失。

控制儿童期近视发展的核心意义在于降低未来成为高度近视的风险,保护眼底健康。

4.用了控制手段,就万事大吉了

任何干预手段都需要配合良好的用眼习惯和定期复查。户外活动不足、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读写姿势不正确等,都会削弱防控效果。复查是监测效果、及时调整方案、确保安全的必需环节。


五、建立长期管理习惯——近视防控是场马拉松

1.定期复查

遵医嘱(通常3-6个月一次),监测度数变化、眼轴增长、视功能状态及防控手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保证充足户外活动

最经济有效的防控手段!每天至少2小时,或每周累计14小时以上的白天户外活动。关键在于接触自然光,间歇性效果更好。

3.养成科学用眼习惯

遵守“20-20-20”法则(近距离用眼20分钟,看20英尺外物体20秒以上);保持正确读写姿势(“一拳一尺一寸”);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

4.营造良好视觉环境

保证读写区域光线充足均匀(台灯+顶灯),避免明暗对比过强。

近视可防、可控、可管理。孩子近视了,真正重要的**步并非慌乱,而是迈入专业机构的门槛,获得清晰诊断与科学指导。在正确路径上坚持前行,我们完全有能力守护好孩子的清晰世界与未来健康。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2、部分段落、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侵犯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