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用“五颜六色”来形容缤纷世界时,可能从未想过:有些人眼中的色彩,远比这丰富千百倍。在普通人只能分辨约100万种颜色的世界里,“四色视者”能看到的色彩数量,可能达到1亿甚至更多。这种听起来像“超能力”的视觉天赋,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能拥有这样的视觉?
一、什么是四色视者?先从“我们为什么能看见颜色”说起
1.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我们的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视杆细胞”负责暗光环境下的黑白视觉;“视锥细胞则让我们在亮光下看到色彩。”
视锥细胞分为不同类型,每种类型对特定波长的光具有更高的敏感度。
短波长视锥细胞(S型):对蓝光敏感
中波长视锥细胞(M型):对绿光敏感
长波长视锥细胞(L型):对红光敏感
普通人一般拥有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蓝三种波长的光敏感,因此被称为三色视者。这三种“原色”组合,让我们能够分辨约100万种不同的颜色。
2.四色视者天生多一种视锥细胞
四色视者拥有第四种视锥细胞。这种额外的感光细胞让她们能够感知的色彩数量呈几何级增长——理论上高达1亿种,是普通人辨色能力的100倍。
想象一下,在你看来普通的灰色卵石小径,在四色视者眼中却是“小石块在我眼前雀跃,带着橙色、黄色、绿色、蓝色和粉色”的奇妙景象。
二、为什么会有四色视者?这和基因有关
四色视觉的秘密,藏在X染色体上。控制视锥细胞感光蛋白的基因中,S型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而M型和L型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
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男性只有一条。如果女性的两条X染色体上,M型或L型基因发生微小变异(比如一条是“标准M型”,另一条是“变异M型”),就可能发育出4种视锥细胞——因为两条X染色体的基因都可能表达。而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很难同时携带两种变异的视锥基因,因此四色视者几乎都是女性。
不过,基因具备潜力不代表一定能成为“功能性四色视者”。就像有人天生身高适合打篮球,但需要后天训练才能发挥优势——四色视者需要大脑“学会”处理4种视锥细胞传来的信号。如果成长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色彩刺激,大脑可能会忽略额外的信号,最终和普通人的视觉体验无异。
三、四色视觉:是天赋,也是“小麻烦”
1.对四色视者来说,这种能力有时是“超能力”:
艺术家可能创作出更细腻的色彩作品,比如印象派画家对光影的捕捉,或许就有类似的视觉基础;
珠宝鉴定师能更快发现宝石的颜色瑕疵,纺织工人能精准区分丝线的色差;
甚至在自然界中,她们能通过树叶的细微色差判断植物健康,或通过动物羽毛的颜色差异识别物种。
2.四色视觉也可能带来小困扰
比如看到某些广告的配色会觉得“刺眼”——因为普通人眼中和谐的颜色,在她们看来可能存在不自然的色差;买衣服时也更容易纠结,因为能看出“标签色”和“实物色”的细微差别。
五、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四色视者?
目前还没有普及“四色视者测试”,但可以通过一些专业色彩测试初步判断,比如:
看由相似色调组成的色卡,能否快速找出其中的“异类色块”;
分辨渐变色条中,能否看出更多层次的过渡色。
不过这些测试只能作为参考,真正的确认需要通过视网膜细胞检测或基因测序。
六、四色视觉告诉我们:世界的模样,因人而异
四色视者的存在,像一面镜子提醒我们: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主观的“定制版本”。有人能看见1亿种颜色,有人是红绿色盲(只能分辨2种原色),有人对明暗更敏感——但没有哪种视觉是“标准答案”。
就像同样一朵花,有人记住它的形状,有人记住它的香气,有人记住它在阳光下变幻的色彩。这些不同的感知,共同拼凑出了世界的丰富性。
或许有一天,随着科技发展,我们能通过设备“体验”四色视觉的世界。但在此之前,不妨对身边的色彩多一份好奇:那些被我们忽略的色调细节里,可能藏着另一个未曾察觉的美好角落。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2、部分段落、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侵犯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