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科普丨视网膜的“糖霜”沉积

2025-09-09

你知道吗?在我们的眼睛里,藏着一个能“窥探”全身健康的窗口——眼底。它是**能直接观察到小血管的地方,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个窗口常常会被一层可怕的“糖霜”所覆盖,最终可能夺走宝贵的视力。这层“糖霜”究竟是什么?它又是如何一步步损害我们的眼睛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糖尿病眼底病变的神秘面纱。


一、什么是糖尿病眼底病变?

糖尿病眼底病变,医学上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简单来说,就是长期高血糖导致视网膜上的血管发生病变,进而影响视网膜的正常功能,最终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二、“糖霜”如何在眼底形成?

要了解“糖霜”的形成过程,我们首先要明白视网膜血管的作用。视网膜就像一台精密的“照相机底片”,而视网膜上的血管则像“输水管”,源源不断地为视网膜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带走代谢废物。

1.细胞受损、死亡

当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时,这层“甜蜜的负担”会对视网膜血管造成一系列损害,长期高血糖会像“洪水”一样,不断冲击血管壁的内皮细胞,使内皮细胞受损、死亡。

2. 血管“交通堵塞”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新生的血管往往是不健康的,它们管壁薄、结构脆弱,容易破裂出血。同时,受损的血管会逐渐狭窄、堵塞,导致视网膜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照相机底片”部分区域缺水缺营养,无法正常工作。

3. “糖霜”沉积:硬性渗出的形成

当血管壁受损,血液中的脂质(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会随着液体一起渗出到视网膜组织中。这些脂质在视网膜表面或深层沉积,形成白色或黄色的点状、斑状物质,看起来就像蛋糕上的“糖霜”,医学上称之为“硬性渗出”。

这些“糖霜”会遮挡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影响光线的传导和感知,导致视力进一步下降。如果“糖霜”沉积在黄斑区(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区域),会严重影响中心视力,导致视物变形、中心暗点等症状。

三、危害

很多糖尿病患者只关注血糖的控制,却忽视了眼底的检查。实际上,眼底是全身**能直接观察到小血管的窗口,眼底血管的病变情况,直接反映了糖尿病对全身微血管的损害程度。

如果眼底出现了视网膜病变,那么肾脏、心脏、神经系统等全身其他部位的微血管也可能已经受到了损害。例如,糖尿病肾病就是由于肾脏微血管受损导致的,而糖尿病神经病变则与周围神经的微血管病变有关。


四、如何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眼底病变

1. 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根本。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等方式,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2. 控制血压和血脂

高血压和高血脂会加重血管壁的损害,加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因此,糖尿病患者还应积极控制血压和血脂。

3. 定期眼底检查

①1型糖尿病患者

发病后5年内应进行**次眼底检查,之后每年检查一次。

②2型糖尿病患者

确诊糖尿病后应立即进行眼底检查,之后每年检查一次。

如果已经出现视网膜病变,应根据病变程度,在医生的指导下增加检查频率(如每3~6个月检查一次)。

4. 及时治疗

①药物治疗

主要用于早期病变,如使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减轻视网膜水肿。

②激光治疗

是治疗增殖前期和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通过激光光凝封闭受损的血管,减少出血和渗出,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

③手术治疗

主要用于晚期病变,如玻璃体切割术,清除玻璃体腔内的积血和纤维增殖膜,复位脱离的视网膜。

(注:以上治疗方法仅作参考,具体实施请遵医嘱。)

视网膜上的“糖霜”,是糖尿病给我们的一个严重警告。它不仅威胁着我们的视力,更反映了全身微血管的健康状况。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重视眼底健康,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2、部分段落、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侵犯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