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是指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部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导致看远处物体模糊不清,但看近物相对清晰的一种眼部屈光不正状态。
简单来说,正常情况下,外界的平行光线进入眼睛后,会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形成清晰的图像;而在近视的情况下,光线聚焦的位置在视网膜之前,使得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图像。
关于OK镜
在近视防控领域,OK镜常常被提及,它似乎成为了许多家长和近视患者的“希望之光”。然而,大家需要知道的是,配戴OK镜有很多注意事项以及局限性,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OK镜。
什么是OK镜?
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 lens),简称OK镜,是一种特殊的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夜间佩戴,通过角膜塑形来暂时改变角膜形态,从而在白天获得较好的视力,是一种可逆性非手术的物理矫形治疗方法,对近视发展有一定的延缓作用。
OK镜的起源
角膜塑形术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记载中,古人睡眠时用沙袋压在眼睛上从而提高视力,虽然无法考证,但这个传说却说明了角膜塑形的基本原理——压平角膜,改变角膜曲率,从而降低近视度数。
有的家长在给孩子做“压石治疗近视”,其实本质上就是压平角膜,使角膜曲率平坦化而减少近视度数,这种“压石治疗”,不但效率非常低,而且长期压迫眼球还有很多未知的风险(比如高眼压造成的视神经损害)。
OK镜的原理
研究发现常规的近视矫正手段(框架镜、软性角膜接触镜)会使中央焦点成像在视网膜上,但周边焦点成像在视网膜后(远视性离焦),这样就会传递给发育中的眼球一个眼轴增长信号:眼轴长长一点,这样焦点就会落在视网膜上了。
佩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形态会发生变化,中央曲率被压平,中央焦点成像在视网膜上;而周边角膜因为“牛眼环”曲率增加,屈光力增加,周边焦点成像在视网膜前(近视性离焦)。其中,周边成像在视网膜前的状态会阻断上述“让眼轴增长的信号”,从而可以保护眼睛,减缓眼轴与近视度数的增长。
(注:中央区角膜上皮细胞向周边区移行并堆积在中周边部360环形区域,形成离焦环,又叫“牛眼环”。)
OK镜的作用
夜间睡眠时借助于眼睑的压力作用,产生轻微压迫,缓慢地改变角膜形状,促使角膜中央光学区变平坦,从而降低近视度数和散光度数,有效矫正近视并控制其快速发展。
OK镜的优缺点
1、优点
(1)只需夜间佩戴:OK镜在夜间佩戴,不会像长期戴框架眼镜那样影响外观,白天视力恢复正常,也不会影响日常学习与工作,并且可满足某些特殊职业对远视力的要求。
(2)视力改善:在夜晚佩戴OK镜后可以压平角膜,使角膜曲率变为扁平,从而改善视力,第二天可以达到正常视力。
(3)延缓近视发展:OK镜被证明可以延缓青少年近视的发展速度,对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有积极作用。
2、缺点
(1)有年龄与视力限制:对年龄和视力有一定局限,**矫正年龄段是青少年阶段,不适用于高度近视和高度散光人群,年龄的适用范围为8岁-40岁,近视度数的适用范围为-0.75D~-6.00D,散光的适用范围为≤-3.00D。
(2)价格昂贵:一副OK镜的价格接近万元,使用期限为1-1.5年,青春期孩子视力变化快,OK镜可能需要频繁更换,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3)日常护理成本高:需要购买护理液等日常护理用品,而且每天晚上都需要帮助孩子佩戴和第二天早上取出,这对于家长的日常安排有一定的影响。
(4)初期佩戴可能不适:刚开始佩戴OK镜的孩子可能会感到害怕或抗拒,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而且佩戴后需要定期复查,初期复查频率较高。
(5)潜在的健康风险:如果佩戴不当或护理不善,可能导致角膜损伤、感染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OK镜虽然在控制近视发展方面有其优势,但同时也有较高的成本和潜在的风险。正如其它矫治近视的方法一样,OK镜既有其优点和存在的价值,也有其不足和局限性。作为近视眼患者及其家长,在考虑使用OK镜之前,建议咨询专业的眼科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并严格遵循医嘱进行配戴和护理。
END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2、部分段落、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侵犯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