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传统文化
清明的起源
富多彩的清明活动
扫墓祭祖,追忆故人
尽孝寻根、缅怀英烈、敬贤感恩是清明节的核心礼俗,这一天人们都会怀着一份浓浓的思念之情以各种方式祭奠逝者。
踏带着孩子一起打扫墓地、清理杂草,让孩子理解扫墓的意义,培养孩子尊重故人的情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品尝清明美食
有很多时令美食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上市,清明节带着孩子品尝本地的传统美食,和孩子一起感受“舌尖上的清明”吧。
青团:清明节吃青团,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加入了野菜汁的青团,吃起来糯韧绵软,清香扑鼻。
子推馍:清明节吃子推馍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贵族介子推,子推馍里面包着鸡蛋或者是红枣,上面捏制有顶子,四周会贴面花。
馓子:北方馓子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以米面为主料,“馓子”用油炸过,吃起来香脆。馓子古代叫“寒具”,是从寒食节禁火的风俗流传而来。
清明饭:将处理好的野菜碎拌在预先浸透滤干的糯米中,用碓皿番成饭团,加入红糖搓匀蒸熟。
野菜薄饼:薄饼里包了各种野菜,有些地方则会选择芹菜和韭菜,寓意勤劳、长久。
了解节气古诗词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清明植树
清明时节,春雨纷纷,正是树苗生长发芽的好时机,因此人们就有了清明植树的习惯,更有纪念农事祖师神农氏教民稼穑而“戴柳插柳”的民间雅俗。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必须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爱护每一抹绿色做起。家长带着孩子一起种下一棵树,孩子通过亲身体验了解爱护植物、爱护自然的意义。
清明踏青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踏青郊游、观赏春色的大好时节。在旧时,清明节也被称为踏青节。
带着孩子去郊外走一走,感受春暖花开。大自然是一座知识宝库,孩子置身于大自然中可以学到无数的知识,包括树木花卉,鸟虫鱼兽等等,也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意愿。
此外,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喜欢的活动之一。古时,人们会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上天去,再剪断牵线让风筝飞走,寓意“放晦气”,以达到“除病消灾,带来好运”的目的。带着孩子到户外放风筝,可以呼吸新鲜空气,愉悦心情、锻炼身体,疾病自然也会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