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瞳验光是目前社会上常见的一种验光方式,主要是通过“打掉”眼睛的调节能力,获取准确的验光度数。市面上对散瞳是褒贬不一的,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排除副作用的存在。
散瞳之后大部分人会眼睛本身调节能力急降,并且会引起双眼集合融像协调功能的紊乱。
融像功能不好,患者可能会出现重影、模糊、眼疲劳、头痛、视觉困难等症状。有的人比较严重,能察觉到这一问题;有的人比较轻微,所以并未察觉。
接下来,视界无镜爱眼小课堂将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什么叫融像功能。
融像功能
规范来说,融像功能也叫“双眼合像”是指当眼睛看一个物体时,太脑皮层把左右眼看到的两个物像综合成一个完整物像的过程。
当两个视野上具有相近或相关的图形、明度或颜色的物象时,容易发生双眼视象融合,否则为双眼竞争,在整个过程中往往是两者交替出现。双眼视觉是指用两眼同时观察物体的视觉。若两眼观察的是平面物体,两个视网膜象均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即一个视网膜的鼻侧和颞侧分别与另一视网膜的颞侧和鼻侧重叠,产生的是两维平面知觉;若两眼观察的是立体物体,两眼视网膜象不完全对称,形成双眼视差,产生立体知觉。(注:双眼视差有时候也被称为立体视差(stereopsis),是一种深度线索。物体离观察者越近,两只眼看到物体的差别也越大,这就形成了双眼视差。大脑可以利用对这种视差的测量,估计出物体到眼睛的距离。)
它属二级双眼视功能,包括感觉性融合及运动性融合。感觉性融合是在双眼具有正常同时知觉的基础上,通过大脑的分析处理,能将同时来自双眼视网膜对应点上有轻微差异的两个影响综合为一个完整物象的功能。运动性融合则是一种大脑枕叶的心理视觉反射,是指由于落在两眼视网膜非对应点分离物象的刺激,视中枢引起反射性眼球定位运动,将物象调整到两眼中心凹或对应点上的能力,又称为融合力(fusion faculty)或矫正性融合。
通俗讲,融合视是在同时视的基础上形成的视功能,大脑经过分析和处理,能够将落于两个视网膜的物象融合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图象。
即我们用双眼观察时,如果融合视正常,在大脑视觉中枢的拼合修补下,被遮挡的部分会被另一只眼睛看到的图像补偿,从而可以看到完整的图像;如果没有融合视功能,则无法修补,只能看到两个被遮挡的画面,从而导致复视、看东西重影、模糊不清等情况。
双眼视觉正常的判定标准
融合视是双眼视觉建立的关键环节。临床上融合范围的大小被列为双眼视觉正常与否的判断标准之一。融合范围实际上即为单视感觉区的范围,范围大小可以通过同视机或三棱镜检查,如果想要进行自我判定,可以参照以下标准:
1.能看到四个光点,表明有正常的融像能力。
2.能看到两个红点,看不到十字绿色视标,而下方的圆形视标偏红,表明被检查者的左眼被抑制。能看到三个绿点,看不到上方的菱形红色视标,而下方的圆形视标偏绿,表明被检查者的右眼被抑制。
3.能同时看到五个点,两个红点,三个绿点或下方的圆形视标呈横置的椭圆形,表明有复视,为双眼融合机能障碍的表现。询问患者光点的相对位置,若两个红点在绿点的右侧,为同侧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内隐斜。反之,为交叉性复视,表示患者有外隐斜。两个红点,三个绿点交替看到,表示有交替性抑制存在,患者无融像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融像协调功能的紊乱是不会自然恢复的,可以进行视力训练来进行改善和恢复,一旦视物感觉到异常,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