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血栓形成与血管痉挛的博弈Ⅳ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就像是一块无情的黑布,瞬间遮挡了这扇窗户的光明。它是一种严重威胁视力的眼部疾病,发病急骤,往往在短时间内就能让视力从正常水平坠入黑暗深渊,给我们的生活和心理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
什么是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导致突然失明的急症之一,多由于动脉痉挛、栓子栓塞、动脉内膜炎或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引起。主要表现为单侧眼睛突然视力急剧下降,甚至无光感,除非阻塞为时间极短,而且及时解除阻塞,否则将会导致**性视力障碍。
病因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直接病因主要为动脉血管栓塞、动脉痉挛、血栓形成以及外部压迫血管等,具体病因如下:
1血管栓塞
主要是因为胆固醇栓子、血小板纤维蛋白栓子或者钙化栓子等,随血液循环进入视网膜中央动脉,导致血管阻塞。
2血管痉挛
急性高血压、流感、烟酒刺激等,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痉挛而发生阻塞。
3动脉血栓形成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炎症感染、毒素刺激等,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使血管内皮粗糙、管腔变窄而形成血栓,使视网膜中央动脉发生阻塞。
4血管外部压迫
眼球外伤出血、青光眼、视网膜脱离手术等导致眼压和眶压增高,可诱发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症状及并发症
1症状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可出现一只眼睛突然失明,或数周内视力持续下降等症状,根据血管阻塞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阻塞和不完全性阻塞。
不同分型的具体症状如下:
(1)完全性阻塞
突然出现视功能障碍,一只眼睛突然无痛性完全视物模糊或失明。
(2)不完全性阻塞
一只眼睛数周内视力持续下降,或者只有部分视物模糊或视力丧失。
2并发症
**失明:本病一般患者发病突然,就诊时间较晚,发病时大多已经失去抢救时机,视力预后较差,可能会引起**性失明。
哪些人容易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1“三高”人群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人群,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2风湿性心脏病人群
风湿性心脏病因心内膜赘生物脱落形成栓子,随血液循环至视网膜中央动脉发生栓塞,而会引发本病。
3运动员及既往眼部手术者
运动员多因眼部外伤致病;眼部手术者因手术过程中麻醉会导致眼压升高,两者均为高危人群。
需要做什么检查确诊?
1视野检查
在视野检查时出现视野绝对缺损,可能提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程度不同,视野缺损范围也有所不同,可保留部分周边视野。如果黄斑区有视网膜睫状动脉供应,可保留小范围中心视力。
2眼底检查
本病可有眼底改变,如出现视神经乳头颜色苍白,各支视网膜动脉显著细窄,视网膜呈灰白色,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等改变。
3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如果检查发现脉络膜充盈时间显著延长,需要考虑眼动脉或睫状动脉发生阻塞。
治疗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治疗主要原则是需要及时有效,防止延误病情,造成**伤害,治疗主要通过有效及时的手术,或应用扩张血管剂、降低眼压等药物进行治疗。
1药物治疗
(1)硝酸甘油:本药为血管扩张类药物,舌下含服,能够扩张血管,改善眼部血液供应,部分人群治疗剂量就可能引起明显的低血压反应,出现恶心、虚弱、出汗和虚脱等症状,需要注意防范。
(2)妥拉唑啉:本药通过球后注射治疗,血管扩张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部分人群用药后可能会发生头痛、面红,心动过速或体位性低血压的副作用。
(3)乙酰唑胺: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可使动脉灌注阻力减小,能够降低眼压,乙酰唑胺在高剂量时有致畸作用,妊娠期尤其是妊娠早期不宜使用。
注:请勿自行服药,需谨遵医嘱进行治疗。
2手术治疗
玻璃体切除术:适用于伴有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等患者,通过玻璃体切除术,可以祛除出血,清除病原体,在手术过程中按压视乳头,使栓子流向远端,尽可能恢复恢复患者视功能。
怎么预防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1定期体检
定期检查眼部,当视力出现问题时需及时就医。
2眼部防护
平时要注意做好眼部防护,适当做眼保健操,避免用眼过度。在做打球等体育运动时,要避免眼睛受到撞击外伤,防止因外伤引起本病。
3高危人群干预
(1)“三高”人群:平时需要低脂、低糖、低盐饮食,注意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必要时定期服用抗凝类药物,防止引起血栓。
(2)风湿性心脏病人群: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当出现房颤的心律失常时,需要及时控制,防止引起血栓脱落而引起动脉栓塞。
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什么?
注意劳逸结合,需要生活规律,注意休息,按时睡觉,适当做散步运动;平时生活运动时尽量减少头部震动,减少低头弯腰等动作,防止增高眼压;建议多吃富含有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食物,比如各种绿叶蔬菜、番茄、茄子、红枣等;平时需要注意饮食规律,不要暴饮暴食;戒烟戒酒,尽量避免高脂肪的食物,防止引起高脂血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严重性不容小觑,它警示着我们要加强对眼部健康的重视。不论是医疗工作者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升,还是普通大众增强预防意识,都需要立即行动起来。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才能让更多人避免陷入这突如其来的黑暗,守护住那扇通往光明世界的眼睛之窗。
END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2、部分段落、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侵犯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