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眼科普 | 想要看得清,我们就需要调节力

2024-08-27


图片


当注视远处的目标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使远处目标的影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从而能够看清;当注视近处的目标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厚,使近处目标的影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从而能够看清。这种让眼睛既能看清远处,又能看清近处的能力,叫做调节力,它是通过睫状肌、悬韧带以及晶状体共同作用实现的。调节力越好,成像越清晰;调节力越差,成像越模糊。

调节力会因为不良习惯丢失,也可以通过训练获得。就如同我们通过锻炼可以增强肌肉力量一样,眼睛的调节力也可以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得到提升。

正确的调节训练可以使我们的睫状肌得到充分收缩和放松,从而调节晶状体的厚度,提高双眼调节速度、幅度和灵敏度,促进双眼调节与集合的协调性与匹配性,让眼睛在不同距离之间轻松地转换聚焦,还可以缓解视疲劳、控制近视的发展。


常见的五种调节力训练方法


一、推进训练

推进训练是通过改变视标到眼睛的距离,来刺激眼部肌肉和晶状体动用调节,改善调节幅度以及集合范围,针对正融像性聚散(眼睛对眼位的一种容错能力)和辐辏近点(近处物体双眼单一视的能力)两大功能的训练方式。

训练方式

两眼正前方置一笔尖(或手指),由远及近逐渐推进,直至笔尖出现重影或确实分裂成两个;重复多次。

注:注视视标(笔尖或手指)可以采用小字母替换,训练会更容易进行。


二、聚散球(Brock线)

聚散球是使眼睛观察和追踪聚散球上的线条,使眼睛的焦点不断调整,从而锻炼睫状肌和晶状体的调节功能的一种训练方式,主要针对眼睛看近容易疲劳、聚合能力差、单眼弱视儿童等人群。

训练方式

使用红黄绿三个球,红球移动到距离鼻尖30cm处,黄球距离鼻尖60cm处,绿球距离鼻尖1.2m。先注视红球5秒,再注视黄球5秒,再注视绿球5秒,重复3~4次。然后将红球移近5cm,黄球和绿球距离不变,重复**步。再将红球移近5cm,黄球和绿球距离不变,重复**步。不断将红球移近5cm,黄球和绿球距离不变,直到红球距离鼻尖2.5cm处。


三、反转拍训练

双眼反转拍训练是在保证视物距离不变,集合刺激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让眼睛一直盯着视力卡,通过正镜阅读减少调节,负镜阅读增加调节,一正一负,使眼部肌肉得到锻炼的一种训练方式。主要针对调节功能较差者、视疲劳人群、融像功能异常等人群,可以提升调节性集合和融像性聚散两大功能。

训练方式

首先足矫双眼视力(正常眼无矫正需求)

1、右眼:

①佩戴矫正眼镜架,右眼前放+0.50的镜片,让被检者看阅读卡上的视标,看清楚后翻转一面使-0.50的镜片在右眼前。

②如果-0.50D 的镜片阅读时模糊,待被检者表示能看清楚阅读卡时,迅速转动反转拍,使被检者通过+0.50D的镜片看清视标,如此为一个循环,反复训练。

2、左眼:

①在左眼前放+0.50D的镜片,其他步骤同右眼训练步骤相同。

3、双眼:

①佩戴矫正眼镜架,双眼前放+0.50的镜片,让被检者看阅读卡上的视标,看清楚后翻转一面使-0.50的镜片在双眼前。

②如果-0.50D 的镜片阅读时模糊,待被检者表示能看清楚阅读卡时,迅速转动反转拍,使患者通过+0.50D的镜片看清视标,如此为一个循环,反复训练。

③如果被检者正负反转拍有一面镜片不能保持清晰,可以降低转拍的度数。比如2.00D和-2.00D的一面不能保持清晰,可以改用+1.50D和-1.50D或者+1.00D和1.00D反转拍训练。最终要达到±2.00D两面都要看清。

最后,单眼双眼训练中,当被检者获得+1.50D/-3.00D交替能力时,开始提高训练速度。要求一分钟达到20次循环,并按0.50D逐渐增加度数直到正镜到+2.50D,负镜到-6.00D。

注:为了防止单眼抑制,可以在调节视标卡前放置偏振片,让被检者配戴偏振片眼镜。


四、镜片阅读

镜片阅读是通过逐渐增加正、负镜片,并阅读40cm处近视力表,改变患者的调节状态,从而增加调节幅度或协助眼睛放松,以改善调节过度的一种训练方式。这种“极限力量”,在眼科可以等同于眼的“调节幅度”。所以,镜片阅读训练的本质,是调节幅度训练。

训练方式

①将近距视力卡放置在桌子上,距离被检者眼睛40cm,照明良好。

②遮盖被检者左眼。

③右眼前加+0.50D镜片或者-0.50D镜片,指导被检者注视近距视力表上的视标,单个、清晰。建立20次的连续注视。

④增加右眼前球镜的度数,如之前用的是+0.50D 镜片,则改用+1.00D 镜片。注视视标保持单个、清晰,建立20次注视。

⑤当+1.00D 镜片顺利完成,再增加0.50D球镜,再建立20次注视。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正镜片增加至+2.50D。

⑥负镜片的训练与正镜片训练步骤相同。但是负镜片终点为-6.00D镜片。

左眼、双眼训练步骤同上。


五、hart表训练

hart表训练是通过交替阅读大/小字母表保持清晰,每十分钟交替十次,通过迅速改变物体的远近注视,调节眼部肌肉进行放松调节和调节刺激的转换,从而训练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敏度,提升调节变化速度,有效改善调节滞后的一种训练方式。

训练方式

①摆放道具

近距视标(小字母表),由100个数字或文字视标组成,分成10行每行10个放在40cm处。

远距视标(大字母表),由100个数字或文字视标组成,每行10个共10行放在3m处(将远距视标卡放于与眼睛同一水平的墙面)。

② 注视小字母表**行,保持清晰,依次读出每个字母,边读边将小字母表移近,直到模糊,再移远2.5cm。

③保持上述距离,交替阅读大/小字母表第二行的每一个字母。

④完成第二行后,将小字母表重新移回40cm处。

⑤注视小字母表第三行,保持清晰,依次读出每个字母,边读边将小字母表移近,直到模糊再移远2.5cm。

⑥保持上述距离,交替阅读大/小字母表的第四行每一个字母,重复上述动作,直到完成10行。

注:调节幅度为调节远点与调节近点的屈光力之差,即眼球所能产生的**调节力,调节幅度正常且越大越好,最小调节幅度为15-0.25*年龄。调节灵敏度为反应调节“放松—紧张—放松”这样一个调节过程的转换速度,即调节的灵活性,正常值单眼≥12cpm,双眼≥8cpm。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2、部分段落、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侵犯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