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不断升高,再不加以控制,必将严重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了孩子的视力健康,每一位家长必须做好近视防控这门功课。定期检测视力和验光,可以了解孩子的视力状况,但这样就能全面监测儿童近视的发展吗?
目前已经明确,近视的核心问题是眼轴过快增长,因此,需要结合定期检测的眼轴数据,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视力状况,对近视做好预防和控制。
接下来,我们对眼轴进行深入了解。
01眼轴是什么?
我们的眼球近似球体,眼球前后径中心线即眼球前后直径的距离,被称为眼轴长度。和我们的身高一样,眼轴不是生来就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年龄增长,慢慢生长发育变长的,成年后就基本趋于稳定了。
眼轴分为“光学眼轴”和“解剖眼轴”,光学眼轴是角膜到视网膜的距离,解剖眼轴是角膜最前端到巩膜的距离。
我们测量的眼轴一般是与屈光度直接相关的眼轴,即“光学眼轴”。
02眼轴的增长
眼轴长度在出生时约为16mm,6岁时平均约为22.5mm,此后以每年约0.1~0.2mm的速度生长,15岁可达到23.4mm,接近成人水平,到成年时眼轴达到24mm。成年后的眼轴如果保持在24mm,基本就不会近视,如果大于24mm,每增加1mm会对应增加约300度的近视。
眼轴长度增长过快是近视发展的趋向因素,发育期儿童应考虑到伴随正常生长发育的眼轴增长,即生理性眼轴增长,其增长速度一般平均每年不超过0.2mm,如超过0.2mm需高度重视。如果眼轴长度明显大于相应年龄段标准长度,则表示孩子的眼轴正在“起飞”向近视发展,若眼轴长度已经达到24mm,则表示孩子已经达到近视的临界点。
03
眼轴正常、长、短时的物理原理
正常眼轴
外界光线进入眼睛屈光系统,光线发生折射,使原物体的影像以光点的形式投射到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在视网膜上产生一个倒置的比原物体小的清晰的影像,视网膜通过视神经将此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进行处理,最终生成我们所看到的影像。
眼轴过长
如果眼轴过长,成像点就会落在视网膜前,导致看远处事物模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近视眼。
眼轴过快增长主要是因为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睫状肌会一直处于紧张收缩状态,过度疲劳导致睫状肌痉挛,看近时,成像点落在视网膜后端,形成成像滞后。再看远时,不能很好地将晶状体调整到合适的厚薄,成像点落在视网膜前端,就会导致远处视物模糊不清,形成假性近视。形成假性近视后,继续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视网膜感知焦点的位置会向后生长,导致眼轴增长,形成真性近视。
眼轴过短
如果眼轴过短,成像点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近处和远处的事物都看不清,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远视眼。
眼的前后轴过短可以是生理性的原因,也可见于病理性原因,一些疾病可以通过影响眼轴长度而导致远视眼,如眼内肿瘤、眼眶肿块、球壁水肿、视网膜脱离等。
04
眼轴长短的表现
眼轴长度偏高一般表现为单纯性近视或病理性近视。
单纯性近视是因为睫状肌过度紧张,导致眼球屈光度增加,也就是近视度数增加,从而导致眼轴长度增加;病理性近视多与遗传因素有关。
眼轴长度偏低一般表现为远视眼、闭角型青光眼等疾病。
远视眼与眼球先天性发育不良、遗传因素有关;闭角型青光眼与眼轴过短、房水回流障碍等有关。
如果发现眼轴长度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根据具体症状确定是否需要干预,切勿自行诊断。
综上所述,眼轴是衡量近视发展状况的金标准,眼轴的测量对近视的预测、近视防控的检测和近视程度的评估都有重要作用。建议家长给孩子从3岁开始定期进行眼轴的测量,通过观察眼轴的增长变化速度,客观地评估孩子近视的进展速度,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预防或者控制近视,让孩子拥有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
-END-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2、部分段落、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无法逐一和版权者联系,若侵犯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